日前,農業農村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提出的“關于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推進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”的建議,在其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了《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9961號建議的答復》,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回答。
一、關于加強智慧農業重點項目建設
近年來,農業農村部積極推動把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、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,統籌部署實施。組織實施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、數字農業試點項目、精準農業應用項目等,推進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機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加工各環節融合應用。累計建設9個農業物聯網示范省、100個數字農業試點項目,認定210個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,支持近12萬套農機信息化改造,征集推介426項農業物聯網應用成果和模式。
下一步,農業農村部將持續謀劃實施智慧農業工程,推進物聯網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,加快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。
一是加強智慧農業關鍵技術創新攻關。在專用傳感器、精準作業、農業機器人等領域加快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。
二是推進智慧農業產品技術產業化應用。建設一批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,認定一批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,推廣農業自動監測、智能控制、自主作業等先進適用智能裝備和農場在線管理系統,加快農業生產經營、管理服務數字化轉型。
三是培育智慧農業產業體系。建立和完善以政府為主體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,健全產品和技術推廣機制,建立社會化配套技術服務體系。
二、關于制定智慧農業相關補貼政策
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是黨中央、國務院出臺的一項重要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,凡是符合農機購置補貼對象條件的主體,均可按程序申請農機購置補貼,享受國家政策。我部和財政部注重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引導作用,已將植保無人駕駛航空器、農業用北斗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、水產養殖水質監測設備等智能農機產品納入補貼范圍。《2021—2023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指導意見》進一步明確,各省可圍繞智能農機產品的推廣應用,將部分品目產品補貼額測算比例提高至35%。暫不在補貼范圍的產品可通過農機新產品試點、農機專項鑒定等渠道按程序納入補貼。
下一步,農業農村部將持續加快智能化農業機械研發進程,并針對農業機器人等前沿領域,推動設立研發專項;支持具有創新能力的農機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,牽頭承擔研發任務,加快推動智能農機核心零部件研發創新。在此基礎上加大示范推廣和購置補貼力度,逐步將更多符合條件的智能農機產品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,助力智慧農業發展。
三、關于加大農業農村信息化標準建設力度
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農業農村信息化標準工作,于2016年成立了部農業信息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,初步設立了大數據、物聯網、網絡信息安全、電子商務四個標準工作組。成立以來,該委員會開展農業信息化標準化研究,提出標準體系,推進標準規范制修訂,農業信息化標準化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。目前,標委會研究制定了《農業信息化標準體系(暫行)》,正式制發《農業信息基礎元數據》《農業數據共享技術規范》2項標準,《農業大數據核心元數據》《農業物聯網應用服務》《農產品批發市場分類預編碼》《高標準農田氣象保障工程建設》《農產品市場信息采集產品分級規范》等多項標準進入編制和報批階段。其中,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庫規范》在完成農村土地確權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,《農業數據共享技術規范》和《農業信息基礎共享元數據》等現行農業信息化行業標準,在標準適用范圍進行了推廣,特別是在推進我部農業數據資源整合相關工作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。農業信息化行業標準的制修訂逐步走上快車道。
下一步,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充分發揮標準對促進技術融合、業務融合、數據融合的引領和支撐作用,強化頂層設計,將標準化納入“十四五”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;加快體系建設,出臺“十四五”農業農村信息化標準體系建設指南;開展國際合作,推動農業農村信息化標準化更好融入雙循環格局;籌劃建設數字農業標準檢測中心,通過標準工作提升農業信息化應用水平。
四、關于農業數據開放共享
“十三五”期間,按照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,我部印發了《關于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》,明確了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和應用的5項基礎性工作和11個重點領域,對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做出總體安排。2016年起,在北京等21個省份開展了涉農數據共享、單品種大數據建設等四個方面的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試點工作。開展水稻、大豆、油料、棉花等8個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建設試點。2017年11月,建成上線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,聚合全鏈條數據資源,推動大數據在行政管理領域深度應用。2018年1月上線部網站數據頻道并于2020年3月改版升級,為廣大公眾提供大量權威、及時、可機讀、可再加工利用的數據,公眾可利用開放的數據開發豐富的數據產品,更加充分挖掘數據的價值。
下一步,農業農村部將不斷升級完善農業農村大數據硬件設施和軟件環境,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設,持續推進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建設,完善全產業鏈數據采集、處理、挖掘、分析、預警、預測系統,實現對重要農產品生產、經營、管理、服務全鏈條全過程全渠道的有效監管、智能決策和科學管理。
五、關于強化智慧農業人才隊伍建設
鄉村振興,關鍵在人。《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》《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(2019—2025年)》都把培養數字農業技術人才作為一項重要保障措施,作出了專門部署。
一是支持高校開設智慧農業相關課程2018年以來,教育部先后批準10余所農業高校開設人工智能、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本科專業,批準開設智慧農業專業15個、農業智能裝備工程專業6個、智慧牧業科學與工程2個。同時支持涉農高校開展農機裝備、智慧農業創新研究,重點圍繞農業生產數字化設計、智慧化控制、精準化運行等環節,支持和推動高校在遙感、信息、計算機和現代加工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向農業生產領域轉化。
二是鼓勵信息化人才進入農業領域積極搭建返鄉入鄉創業平臺,2017年起連續三年舉辦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,吸引和鼓勵社會人才投身智慧農業發展。通過培育壯大創新創業群體,推進產學研結合,引導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企業、協會等機構的信息化人才積極參與智慧農業科學研究、應用推廣,推動智慧農業技術成果不斷涌現。
三是大力開展農村智慧農業人才培訓2018年起,我部會同中組部舉辦農業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電子商務專題培訓班,截至目前,共舉辦14期,累計培訓學員1500人。2015年起,我部在全國范圍內啟動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,提高廣大農民運用手機查詢信息、網絡營銷、獲取服務、便捷生活的能力,累計培訓受眾超過1億人次。
下一步,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加大數字農業人才培養,強化農村基層干部信息化意識;繼續開展好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和電子商務培訓,進一步教會農民專業技能,讓手機成為“新農具”,直播成為“新農活”,為數字農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。